“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著名画家马泉访谈录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3170 发表时间:2011/3/28 10:40:13   字体:【大】【中】【小】


马泉,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严谨的造型基础,加上熟练的国画传统功夫和全面的艺术修养,使他有别于同龄画家而自成一格。他既能表现现实中的重大题材,又能将画笔转而游刃于丰富的历史题材上,从人物、山水到花卉、鸟兽等内容,几乎无不涉猎,并长于诗文、书法、篆刻。在现实中既然、能精于工笔,又能长于写意的国画家本不很多,而像他这样一专多能就更为稀少。
 

马泉,1937年3月生于山西清徐县。1957年中央美院附中首届毕业生。1962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同年入北京中国画院进修两年后,留院创作。擅长中国人物画,兼能山水、花卉、书法及水彩画。参加全国、省市级以上画展三百多次,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东欧等地展出。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二百多处收藏,两次访问美国,讲学于纽约市立大学、费城摩尔艺术学院等,并于旧金山举办个人诗、书、画、印展览。出版有《马泉国画集》、《马泉水彩集》等六种专辑画册及艺术传《艺苑驰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诗词学会顾问、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名字、简介收录于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出版的多种名人录、名人传、艺术家传等二十多部辞书、辞典中。
 

1937年阴历3月,马泉出生在清源镇南关一户败落的商家。虽然家境窘困,读书遗风犹存,祖上留下的丰富书籍让他寻找到无穷乐趣。他在太原省立一中(现为太原五中)读书期间,一位曾就读于杭州美院的美术老师黄允中,发现马泉有绘画天赋,便鼓励他钻研美术。在这位导师的指导下,他从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入手,勤奋苦学,绘画水平日渐提高。初中毕业后,恰逢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全国招收第一批学员。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天赋,马泉在15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50名被录取者之一。当时他年仅15岁。在美院附中四年的刻苦努力,使马泉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因此,他顺利地升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这里,他聆听了李桦、石鲁、程十发、潘天寿、李苦禅、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等绘画大师的教诲,不知疲倦地吸吮着艺术营养。1962年毕业时,他以奔腾的黄河为素材,创作出大型工笔重彩画《还我河山》,受到全校师生的赞赏,获得了全班毕业生人物画创作惟一的最高分——5分。
 

毕业后,马泉被北京中国画院选中。画院是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建议下成立的,集中了北方画坛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巨匠;于非闇、徐燕荪、陈半丁、王雪涛等等。在这里,他拜师于吴光宇先生门下,读古籍,临名画,当然也搞创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使马泉的绘画艺术功底愈来愈深厚。1964年他和一批画坛名家刘继卣、刘凌沧被选入《红楼梦》绘画组,该组由俞平伯、吴世昌等红学家和阿英专家指导。马泉画的《贾宝玉罢读》、《尤三姐怒斥二贾》、《晴雯反抄捡》等作品在北京以及日本、越南、香港等地展出后,引起轰动。从此,马泉以满腔的激情攀登艺术高峰。井冈山、延安等地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精湛的艺术作品。“文革”开始后,他因在北京画院是小字辈,受到的冲击不算厉害,但他的创作却受到了种种限制,只能作些应命之作,或在干校搞些素描、速写。“文革”后期,他曾回到山西,遍游晋祠、永乐宫,以及黄河沿岸的名胜古迹,领略古代文化的精华,研究古老绘画的奥秘,进一步受到三晋古老文化艺术的熏陶。“文革”结束后,马泉的绘画进入了辉煌时期。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峨眉山、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勤奋创作、佳作迭出。1980年,他参加了京、津、晋三省市年画联展。接着,他和古一舟发起筹办了山西籍北京画家联展。这次联展,有董寿平、杜希贤等8人的作品99件,在榆次、介休等地展出3个月,对繁荣山西的国画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后,他创作的《同绘丹青为人民》《河间大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多幅凝聚着他艺术积累和思考的优秀作品先后问世。近10余年来,马泉参加国家级省级画展达250多次,是同龄国画家中参展最多的;海内外画廊、艺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画院约130多家单位收藏有他的作品;出版画册六本,第七本画册也即将问世。此外,他还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参加画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马泉靠着多年的勤学苦练,换来了今天辉煌的成就。总结他的艺术成就,他最大的体会是,国画创作的根本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认为,中国的绘画是超越时空、囊括宇宙、纵横造化的高度理念的再造。中国画不特别注重具体物象的求真刻画,而是更倾向表达人格心境,其间蕴含着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和书法线画的律动美。中国画虽也重写实且精微,然而其目的在于创作理性的意想,画家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虚实的映衬,气势的开合摆布中,以“骨法用笔”,达到“气韵生动”。
 

马泉特别强调,绘画创作的主要原则是反映现实生活,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面对纷繁的现实社会,画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生活有深入的体验。对生活有所感,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情”,达到一种崇高的意境,创作出让观众摸得着、看得懂的艺术美来。历代中国画传世之作,无不凝聚着作者对大自然风雨阴晴和山峦水秀的体验,更寄托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之情。马泉对现在一些青年画家只追求艺术形式和笔墨技巧,而不重生活和修养,以及当今画坛出现脱离人民群众,脱离生活的创作倾向,表示非常遗憾。他认为,脱离生活的作品,是没有前途,没有生命力的。他以曾经名声大噪的台湾著名国画家刘国松为例说,刘国松在艺术探索中,确实走出了一条路,可是却在自己所创造的“境界”中再也找不到自我了,也找不到自然的踪影了。后来,刘国松终于醒悟了,重新向传统回归,在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寻觅到了自我,找到了艺术的所在,美的所在。前几年美术界出现的一批新潮画家和理论家后来所以被世人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马泉说,我去过两次美国,亲眼目睹了美国的各类博物馆,看到过几十个画廊中的作品,真正能让人欣赏的,还是那些写实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在美国最著名的大都会博物馆编印的画册中,也没有一幅“新潮”作品。

谈到绘画与市场话题时,马泉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绘画首先是艺术,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趣,不能过于商品化。专业画家如果也把主要精力全放在为拍卖而创作上,就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也很难创作出真正上乘的作品。目前,国画市场混乱,良莠难分,特别是一些画贩子,随意抬高次品的价格,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很大程度上败坏了国画的声誉。在这种状况下,真正醉心于艺术的画家是不会为金钱所动摇,更不会忘记作品是为人民创作的责任心。

返回】 【关闭

导读: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