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若干问题邹议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18146 发表时间:2010/6/28 18:22:24   字体:【大】【中】【小】


 

浙江理工大学 唐泓
 
色彩作为设计造型的基本问题之一,历来是各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各个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中,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大一艺术学校校长吕立勋把“三大构成”引进国内以来,色彩设计基础的认知任务基本被落实在“色彩构成”课上,后经各个院校的几度修订,该课程被转化到“构成基础”、“二维设计基础”“色彩研究”等课程中。
尽管该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已发展了20余年,也有不少新颖、有效的训练模式出现,近几年出版的相关教材不下20余种。但从这些教材中的教学情况来看,也还有一些“为构成而构成”、略显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
本文主要想就“推移(渐变)构成”、“色彩联想构成”两个环节练习设置的问题、成因与改进展开讨论。
1“推移构成、渐变构成”环节
“色彩推移构成”是指“一种颜色按照一定的混色比例有规律地转合到另一个颜色的组合过程”。传统的练习主要分为“明度推移构成、色相推移构成、艳度推移构成、和综合推移构成”几个部分。有的课程将此部分换成其它名称——如明度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构成、艳度对比构成等,但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基本一致的。练习一般让学生选择一个颜色与白、黑调和来做明度推移变化;用两个艳色调和出的若干颜色做色相变化;用一个艳色与灰色调合出的若干颜色做艳度变化。(如图1)
                                               图1:传统教学中的色彩推移构成、渐变构成环节作业

 
                                                                  右图从上至下:

 

                                                                   图1-1 色彩的明度推移
                                                                   图1-2 色彩的艳度推移
                                                                  图1-3 色彩的色相推移
 
 
1.1.“推移构成、渐变构成”环节练习设置的问题
1.1.1过于机械化
    事实上“推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用色方式,但是从大多数的作业情况来看,训练中将“推移”这种用色方式弄得过于机械化了。这种机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为了符合“推移”这个用色方式,作业中的图形常常被硬性分割成条状,甚至条形的宽窄都几乎一样,无论是从用色方式还是形式上来看都是缺少变化,过于单调。
    B,我们所看到的各个色调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学生习惯于或者被要求将一个颜色加上白或者黑色来做推移、用两个艳色互混作色相变化。而事实上,一个艳色在加白加黑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明度和艳度变化的推移,由于所取的颜色,色度缺少控制,尽管是从不同出发点做的推移,得到的结果却是非常的类似。
C,为了类似的结果花费大量的时间是这种机械性的另外一种表现。
做每一张作业学生要调出5~15个左右的颜色,因为需要重复使用,学生调好颜色后还必须多留一点,并将每个颜色找个地方存储起来,以便后来重复使用以及修改之用,假设学生需要在这个部分中,每项练习需做2~4张的话,学生一共需要做8~16张作业,大概需要调出40至上百个颜色,这个工作量本身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学生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来调颜色,做填涂之后,所接触到的色彩组合方式只有1~3种,或者说思路只有1~3种,那么这个体系就有改进的必要了。
 
1.1.2过于强调形式而忽略训练目的。
所有的色彩构成的练习在最浅层次上的核心设置目的是——在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配制出具有美感的色调,并且开拓多样的用色思路。
推移只是一种用色的方式,不是训练的目的。使用这种方式是为了得出美而有序的色彩组合,而不是要告诉别人——我现在做的是“某某推移”。
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为了符合“某某推移”的作业要求,不得不将图形拆分成条状,甚至这些条状的宽窄都是一样的,显得非常的僵化。一到综合推移构成,画面上往往立刻出现几个颜色之间,或者加上几个不同色相的颜色之间的混合,左图中以克林顿为原型的综合推移构成看上去只是将一些颜色通过推移堆积起来而已,作业要求是符合了,但论到美感就要差些,整个色调显得非常的生涩。
 
1.2.“推移构成、渐变构成”环节练习设置问题的成因
    1.2.1. 原有体系设置的训练目标有偏差。推移是一种让颜色更为有序化的用色方式,也是一种组织色调时不可缺少的思路,“推移”的目的是组织出有审美价值的色调,“用什么颜色来做推移,怎样推移”比是在做“艳度推移”、“明度推移”还是“综合推移”要重要的多。
1.2.2.因为没有一定数量的色卡(或现成的色样)做为配色基础,学生在做配色时,难免会以调色盒里的现成色作为配色的起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发挥,这也是许多作业在选色上雷同的原因。
 
1.3.“推移构成、渐变构成”环节练习设置问题的改进
1.3.1.拓展推移用色的表现形式,注重用色节奏的变化。
事实上色彩推移可以有诸多表现形式,比如渲染。推移的节奏也可以多有变化,一方面可以控制用色面积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控制色组的节奏变化,并不是单纯地把图形分割成等量的条状填上颜色才是推移。
色彩的推移渐变作为一种用色方式自古以来就在各个领域被运用。比如:在云锦中,色彩推移渐变的用法就非常普遍,艺人总结出许多诸如“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深、浅古铜配藏驼”的推移配色的口诀。从“葵黄、广绿”到“石青”的推移属于色相推移,从“水红、银红”到“大红”的推移则属于红色系的艳度推移......图1-4中花束的配色遵循了色相渐变推移的原则;图1-5的“补子”,在云纹的的处理上,色彩明度有序推移的方法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图1-6现代印花,作品的背景用了渲染的方法,按照色相环的秩序色相从黄渐变到蓝色。
在以上画面中都没有硬性的条块分割,“渐变”手法的运用显得很灵活,使用渐变只是为了丰富和让画面变得更加有秩序,而不是为了"渐变"而"渐变"。

从左至右:

图1-4 云锦,花朵的用色采用了明度从亮到暗渐变的方式,花朵的色相也是渐变的。
图1-5 清文官补子,云纹的明度渐变非常明显。
图1-6 使用从蓝到黄色渐变的现代印花。

 

 
 
1.3.2.明确课程设置目的,改进教学结构
决定色彩变化的关键在于色度的控制,从色度控制的角度出发组织各种色调易于达到配色多样性的效果。练习可从不同“色相、明度、艳度对比”角度出发,让学生做不同色调的组织,色彩配合的图像也可采用更自由的抽象形,加快练习的速度(如图1-7)。
这里以“色相对比”为例(如图1-8):上图左边为色相范围所涵盖的颜色区间,右边方块形表示在同样的范围内可以选取颜色组合的种类,下图为用范围内的色组组织的色调。从对比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调式的控制练习色调的组织和控制能力。
 

 

 
 
图1-7 色调组织练习
1-8 色相对比
 
  
 
2.“色彩联想构成”环节
    大部分色彩构成教学体系中都有“色彩联想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人的色彩想象力所进行的色彩创作活动。色彩联想分具象联想、抽象联想、共感联想三类。
“具象联想”指由观看到的色彩直接想像到客观存在并与之近似的某一具体物象颜色的色彩联想构成形式,表现形式有节气式联想、时辰式联想、金属式联想等。 “抽象联想”指通过观看某一色彩实体就能直接想象到某种富有哲理性或者逻辑性概念的色彩联想构成形式,表现形式有情感式联想、精神式联想、情绪式联想等。“共感联想”指借用色彩表达其他感觉的色彩联想构成形式,表现形式有色听、色味、色嗅、色触四类。
这部分练习也一般是围绕这三类色彩联想展开,一般的练习有:“选择一组相对有意义的词汇,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分别用不同的色调表现出来。”“用抽象的色彩分别表现记忆、将来、美好、生命、快乐。”“用色彩表现软、轻、脆、重等不同触觉感受。”等等。
在一段时间内,不少院校将这个部分被作为课程改革的创新亮点来推广。如图2.

 

 
 
 
 
 
右图2 色彩与心理或色彩联想环节教学作业
从左至右分别是:
2-1抽象联想:春夏秋冬
2-2 色彩联想:城市——北京(庄严)、深圳(繁华)、西安(古朴)、桂林(秀美)
2-3 色彩触觉(从上到下):脆、重、轻
 
这部分作业,学生所做的色调往往不能让人明确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初衷,在用色上也常有雷同,缺乏个性。
 

 

 2.1.“色彩联想构成”部分练习设置的问题:
从以上练习命题的设置来看,对于日后将成为设计师的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如何利用人们的已有的色彩经验,在商业设计中从色彩的角度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是设计师经常面对的问题。但从作业的效果来看,这些命题的设置的初衷并未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做这部分的作业时也普遍觉得比较困难。
2.1.1.练习命题忽略对象接受能力。
    我们知道“色彩构成”类的课程一般都是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是那些刚由考生转变为大学生的年轻人,在此之前他们长期接受的是一套如何考入大学、如何应试的教育,完成的是对色彩最初步的训练,很少人会对色彩有特别的关注和积累,大多数只是粗浅而模糊地认识到色彩与材料、色彩的自然性、色彩的人文性等问题。即使是画一些写生类的瓜果蔬菜,基础差的学生画出来的也是些比较概念的颜色,这张画面上的苹果和其它画面上的苹果是一样的,“三大块颜色五笔”画一个苹果的“程式”让学生在色彩方面的积累变得非常局限和概念。
    不同的色彩确实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但是要跳开现象做想象对于一些没什么积累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有些困难。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质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色调有怎样怎样的感觉吗?”或者拿着作业转问周围其它学生,一般的结果是,周围同学摇头思考,另外作者本人一脸迷茫和焦急。
 
2.1.2.多数作业并不能带给观者相应的感受
从作业的反映来看,多数作业并不能带给观者相应的感受。比如图2-2中色彩的具象联想构成(城市)中光看这几个图形和颜色很难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北京、东京、伦敦、巴黎”各自的风貌,我们会提出疑问:伦敦、巴黎城市的色彩关系真是这样的吗?这几个颜色是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颜色么?
2-3中软、脆、重、轻的表现同样缺少典型性,而且组织色调的过程中,用色也比较雷同,柠檬黄、果绿色、蓝等艳色反复出现。图2-1“抽象联想.春夏秋冬”的一组色调练习的问题也是如此。
2.2.“色彩联想构成”部分练习设置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2.2.1.过高估计接受对象的能力没能循序渐进
    跳跃了需要先经历的“认识色彩现象”阶段,直接进入概括的、较抽象的色彩表现。学生没能对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典型性,做出的色调自然很难有良好的表现力。
2.2.2.割裂了色彩与形象、质地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色彩的意义与色彩所附着的形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色彩的抽象感受也不同,把形象剥离出来,会直接削弱相应意义的表达。比如同样的红附着在新娘的衣服上带给人喜悦的感觉,附着在救火车、救护车上就带有紧急、警告的意味,完全将色彩独立出来,是很难确切的表达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的。它只能表达一些相对抽象的感受,比如:中高艳度、高明度的颜色能带给人轻快的感觉,对比强烈的颜色组合,可以带给人欢快或者嘈杂的感觉。
 
2.3.“色彩联想构成”部分练习设置的问题的改进
研究证明,思维以及心理活动产生与记忆和经验有关,因而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同样是基于记忆和经验之上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视觉感受过程中,自然地混入其它心理因素,比如联想、错觉以及如味觉、听觉、嗅觉之类其它的感觉元素。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不是感受,而是缺乏如何从设计师的角度用色彩建立并强化这些感受的经验,缺乏的是要从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积累、扩大并细化这些经验。
基于此,色彩联想这部分的相关练习,可把重点放在“认识”、“积累”、“扩展”的基础上,再尝试做一些表现。比如:可让学生先进行有主题的色彩现象的调查。搜集资料,认识自然色彩、认识人文色彩,研究色彩的使用,体会不同色彩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如图5 红色系的表现调查)。这样先做一些基础工作,同样的命题,学生作业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起码色调的差异性、典型性会加强。
比如,色彩与味觉我们常常看到酸甜苦辣之类的命题,不同学校的学生常常会作出类似的色调——用鲜艳的柠檬黄配点绿色体现酸味、用红色体现甜味……
现在如果我们转变一下做法——在做这个命题的色调表现之前,去超市的食品专柜做以“色彩与味觉”的主题色彩调查,然后再来做色调表现。因为在我们生活中,用色彩体现不同味觉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柠檬味的饮料(带酸味)、橙味饮料(带甜味)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多的饮料品种,同样的口味,如何在包装的色彩、图形上摆脱同质化的阴影,是各个有此产品系列品牌努力做的同一件事(如图3)。带清凉口感的食品,也会努力在色彩上强化清凉的程度,以及色调上给人的新鲜感(如图4)。这些经过反复锤炼才推向市场的色彩文化是设计师首先要学习的东西,其次是要在此基础上作出能反映这些味觉且更具新鲜感的色调。简而言之是在共性的基础上求个性。

 

 
图3:超市里的橙味饮料
 
 

 

 
图4 具有不同程度清凉感的色调。
图5 红色系的表现调查
从上至下分别为“梦幻、高贵、可爱”
 

 

 
 
 
 
 
 
 
 
 
 

 

返回】 【关闭

导读: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